方燕玲會計師專欄
前言
當戰後嬰兒潮逐漸邁入70、80歲大關,台灣大部分第一代創業家也正面臨接班的關卡。台灣上市櫃公司逾七成是家族企業,創立時間已逾30年,發展到第二至三代,接班傳承將邁入高峰期。根據資誠《2023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》統計,臺灣的家族企業有54%仍是第一代掌權,另有43%對於接班傳承什麼都沒做。相較之下美國在家族掌權者成功永續經營到第三代以上之總和,在2009年的數量便已經占23%。有鑑於此,與國際上家族發展已經百年以上週期來說,臺灣當代家族企業傳承至第四代之百年企業仍然屬於初期萌芽階段,因此,如何順利的透過全面家族傳承佈局與規劃,將家族累積的人脈資源、成功經驗以及經營價值,順利交棒給下一個世代的家族成員或經營團隊,成為大部分現任經營者需要謹慎布局之重要課題,
有鑑於目前臺灣企業家族握有權力的掌權者,尚未盡完全體悟家族治理規劃,以及建立傳承機制的迫切性。然而,大多數企業家族掌權者,僅有三成左右意識到對於家族企業傳承與治理規劃的重要性。同時,臺灣目前主要的企業家族掌權者,大約有八成以上在70歲之下,他們當下,仍然在致力完成接班團隊的過程中,主要職責在於家族企業的經營以及市場布局之規劃。因此,對於家業傳承落實治理機制的準備,大都尚在初始構思與建制階段,仍未真正體悟建立傳承機制的迫切性,故而,有必要進一步強調,家族企業應如何面對家業永續傳承的挑戰,與肩負的使命。
一、轉折與凝聚
近十年來,臺灣許多企業開始面臨傳承與接班的關鍵議題,如何凝聚家族共識並調解可能衝突,如何延續創辦人的創業成功精神及珍貴的家族文化,並落實於家族治理及家族憲章當中,來建構家族百年傳承機制,已經是企業領導人最迫切關心的議題。根據調查臺灣家族企業擁有財務,暨實質權利分配權之核心成員向心力較高,重視「家族治理」以及「企業經營」的臺灣的家族企業,透過這兩個元素提升家族和諧,而和諧的家族關係決定家族企業成功的基礎。
根據學術實證研究,所提出家族傳承的關鍵因素包括三個重點:第一、掌握權力的家族成員在經營家族企業過程中,對於其家族治理的重要性理解程度高,則家族成員正面向心力也越高;第二、在家族治理過程中運用的金融資本、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等,與家族成員是否有向心力並無直接關係;第三、就具有企業掌握權力的家族成員而言,對於經營權力的掌握度越高,則其凝聚力也相對正向,在同舟一命的大方針下發生家族紛爭的風險相對降低 。
就以上研究所提出論點觀之,家族成員的凝聚及向心力,端賴對於家族治理重要性的理解程度,以及經營權力的掌握度。至於在家族治理過程中運用的金融資本、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等,與家族成員是否有向心力,則並無直接關係。可見重視「家族治理」以及「企業經營」,可以提升家族成員凝聚力,也是家族企業成功的基盤。
二、機遇與需求
傳承規劃越早開始,所費心力及阻力就越小,家族企業永續經營成功經驗的關鍵在於能否能順利傳承與接班,正值傳承初期的臺灣家族企業在傳承過程中,會遇到許多待克服的議題,特別是實際掌握營運權力暨資源分配者為了能對家族內老中青等,不同世代負起啟動家族傳承的責任。同時,在家族內部凝聚力仍然旺盛的時期,是提前布局家族傳承規劃的重要時機,雖然在書面化過程中將會面臨很大程度的內外部爭議,但經過折衝與調解以確保傳承能依照預期進度完成。然而在資誠2023年所做的調查中發現,臺灣家族企業有明確規劃並務實執行者僅占10%,因此,臺灣家族企業傳承規劃與指引,仍然有很大的成長與迫切需求空間 。
三、協助家族企業完成傳承的規劃
高資產家族通常財富遍及世界各地,其間涉及到各相關國家或地區法規及管轄權更是千絲萬縷,必須剝繭抽絲加以調理各種路徑及解決方案。因此本篇論文將由家族傳承架構啟動,並透析家族傳承之法律機制、國內外信託之創設、承認以及法律問題、閉鎖性公司與家族信託之選擇及應用等系列實務運作。冀望藉此研究,以供提臺灣家族作為借鏡及參考,並可以協同傳承者慎思熟慮地完成百年世代傳承的規劃。
本文經方燕玲會計師同意授權刊登